如果王羲之也发朋友圈
朋友圈,早已成为当代人展现自己社交圈的一扇窗(另一种有趣的解读是——朋友圈是一个经典的、观察谁比谁过的好,谁比谁圈子更高尚的竞技场)。
瞧,A君在伦敦和英国朋友喂鸽子了,B小姐昨晚在法国古堡红酒趴,好不热闹。自然,朋友圈成了凡尔赛艺术发展鼎盛的绝佳土壤。
殊不知,论起耍朋友圈,古人们才真正当得起“高级”这一说法。古人社交,玩的是琴棋书画诗酒茶,在花前月下演绎高山流水,在春和景明时清谈机辩。
不仅玩得高级,还能晒得高级。诗词歌赋与精妙字画里留存着的三千丈才情,若是拿来发个实时动态,定是能一夜破圈火遍各界。
今次,就让我们去到古人的朋友圈里,一窥他们的高级社交方式。
东晋的一个暮春,群贤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引清流激湍为流觞曲水,一觞一咏,畅叙幽情。
第二天,王羲之醒了酒,放出了传世佳作的朋友圈,一时引得圈内好友竞相保存、收藏、转发,凭字出圈不是梦,“书圣”之名由此大成。
曲水流觞这种玩法,来自中国古代汉族民间的一种传统习俗,后来成为文人墨客诗酒唱酬的一种雅事。酒杯顺溪流而下,在谁的面前打转或停下,谁就得即兴赋诗并饮酒。考验文才与急智,可谓有趣又充满挑战。
17世纪起的西方,人们朋友圈里最爱的社交方式是——沙龙。沙龙一般都有一个美丽的女主人,比如当之无愧的“沙龙女王”蓬帕杜夫人。
今天,蓬帕杜夫人刚刚结束了一次沙龙。
当时图书不像现在这样普及,各种宣传工具也不发达,一些文人学士会选择在沙龙里朗诵自己的新作,甚至宣扬更为激进的、不为世俗认可的思想。
在蓬帕杜夫人的沙龙中,上至天文地理,下至政治启蒙,文学、艺术甚至建筑,无所不可谈,无所不可交流。这种有着美丽精致外表的集会,其实也正是社会的思想文化枢纽所在。
《闲情偶寄》《怜香伴》等的作者、明末清初的戏剧创作大师李渔想必是一位酷爱在朋友圈刷屏打广告的人。
“今日班子排了新戏,诚邀各位好友前来共同品鉴”
——李笠翁
“近来《闲情偶寄》更新了居室造园部分,
实践效果展示,喜欢的朋友可以私聊我看图纸”
——李笠翁
作为那个时代最会玩的大导演,李渔兼具文人与商人两种身份,他自养班子,自编自导排出了诸多爆品好剧,非常擅长以高超的手段构建全方位的艺术体验,取悦各个层次的读者,不管穷人富人、男人女人,都能被吸引到他的“闲情大厦”中去,品味艺术的高度。
时间拉回近代,说起民国时的文艺沙龙,最为人津津乐道的就是东城北总布胡同三号,林徽因的“太太客厅”。
客厅的女主人,有才有貌有谈锋,两进的四合院,坐北朝南,客厅里满地阳光。透过玻璃窗望出去,垂花门把尘世喧嚣隔在门外。
“舒适的礼拜六,客人们用茶少坐后,
共同移步‘湖南饭店’,老金管晚饭。”
——徽因
(注:“湖南饭店”指梁林夫妇的好友金岳霖家)
太太客厅里饮茶论道,绝非女主人用来附庸风雅的闲处,林徽因本人已雅到极致。
而到场的客人们更是往来无白丁,哲学教授金岳霖、经济学教授陈岱荪、政治学教授钱端升、考古学教授李济、艺术学教授邓叔存、艺术家常书鸿,都是常客。
客人们虽各有建树领域,却无不喜欢诗词书画,客厅里的话题可以天南海北无所不包。而林徽因,正是这群知识精英宠爱的中心骄子。
在雅事集会中,文学艺术与哲学政治,一切的一切都可以碰撞出新的火花,这是一个理想的乌托邦的所在。
如今,我们所处的,是与王羲之、蓬帕杜夫人、李渔、林徽因都完全不同的时代,但传统余韵仍然流转到当代人的书房、茶室、会客室之间,折射出独具特色却又遥相呼应的文化生态和时代精神。
无论怎样的时代,总需要一个精神自由放纵之处,总需要一张让思想自由碰撞的桌子。这样的桌子,曾经在流觞曲水旁的兰亭里,在蓬帕杜夫人的沙龙中,在李渔的戏台旁,在林徽因的太太客厅里……如今,它在你的社交空间里。
继承东方式沙龙文化精神,汉唐与王羲之隔空对话,将雅集的人文风骨与自由礼敬的社交尺度,融入“听泉”聚会长桌,为当代人执笔一个开放、舒适、文化氛围浓郁的人文社交空间。
有了这样一张适合圈层社交场所、可以容纳思想交锋的桌子,在又一年春茶季里,让我们相约一次沙龙雅集,高朋满座,相见甚欢,鲜茶果蔬,侃侃而谈。待宾主尽欢,细细回顾时,把雅致空间留在朋友圈里,让美好生活留在记忆里。
借一张茶桌,与王羲之对话。承包你朋友圈的「听泉」茶空间,将与这个春天同步上市,敬请期待。